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江东基础网站建设(汇总)5篇

2024年江东基础网站建设 篇1

中国基础工程网(http://www.cnfep.com)是国际桩与深基础协会的服务部门之一,网站于2016年上线运营,以基础门户网站为根本,以“基础成就未来”为目标,秉承“创新、服务、协作、共赢”的宗旨,面向基础行业广大从业人员,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基础工程”一站式服务平台。

众所周知,“勘察、设计、施工、检测”贯穿于基础行业的始终,中国基础工程网以此为服务根本,为广大用户群体带来更多的体验。其中我们从各大相关网站收集汇总招标信息并跟进其中标结果;劳务信息和设备信息是我们平台的特色之一,只要是我们平台的会员,即可免费浏览与发布劳务和设备的相关信息。技术版块我们拥有专业性极强的专家团队,经典的施工案例,各种技术的的资料文献,为需求者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招聘求职栏目给您提供专业的人才以及合适的岗位让您迅速定位需要的人才和岗位信息。企业信息有利于传播企业品牌和理念,提升企业良好公众形象;前沿技术可以帮助会员企业传播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理念,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量更大,继而创造价值,实现效益。展览会议发布基础行业举办的各类会展与论坛报道。

中国基础工程网网站行业广告内容丰富、宣传纵深性、交互性强,为客户精准投放广告位,传播范围广,具有实时性、灵活性、成本较低;成立各城市分站,诚招全国各省合作伙伴加盟,结合各省的实际和优势,可以使资源有效整合与对接,合作共赢,为基础行业的明天一起努力;参与基础行业举办的各类会展与论坛报道,其中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与第七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成功举办,中国基础工程网均作为协办单位全程参与组织报道,大会现场与参会企业良好互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造以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网站、手机APP、工程社区以及基础行业通讯录为主的“基础圈”,为大家提供良好互动的平台。

2024年江东基础网站建设 篇2

网站策划是指在网站建设前对市场进行分析、确定网站的目的和功能,并根据需要对网站建设中的技术、内容、费用、测试、维护等做出规划。网站规划对网站建设起到计划和指导的作用,对网站的内容和维护起到定位作用。

网站策划包含的内容如下:

第一:市场的发展状况

1、相关行业的市场是怎样的,市场有什么样的特点。

2、市场空间有多大,有没有未被挖掘的部分。

3、公司自身条件分析、公司概况、市场优势,可以利用网站提升哪些竞争力,建设网站的能力(费用、技术、人力等)。

第二:顾客需求

1、顾客最需要什么?

2、现有产品与服务是否可以让顾客满意,还需要如何完善?

第三:网站功能定位

1、为什么要建立网站,是为了宣传产品,进行网络营销,还是建立行业性网站?是企业的需要还是市场开拓的延伸?

2、整合公司资源,确定网站功能。根据公司的需要和计划,确定网站的功能:产品宣传型、网上营销型、客户服务型、电子商务型等。

3、根据网站功能,确定网站应达到的目的作用。

第四:竞争对手状况

1、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哪一些?

2、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是在哪里?

3、是技术方面的还是资源方面的?竞争对手的背景怎么样?

2效果型网站对建设网站营销导向企业网站的意义

企业网站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发展服务,只有具备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才能真正发挥这一作用。网站优化建设所针对的对用户优化、对网络环境(搜索引擎等)优化,以及对网站运营维护的优化,都是围绕如何建设网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网站的网络营销价值展开。

各行业均有众多企业网站,大量同质化的网站显示出激烈竞争的局面。只有经过全面优化设计的网站,才能最终吸引并留住潜在客户。从潜在客户找到并进入网站、浏览网站、进行联系或放弃访问,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受到企业网站优化设计的影响。网站优化建设对建设网络营销导向企业网站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1)让网站很容易被潜在客户找到:即网站对网络环境(搜索引擎等)的优化。客户如果能通过网络渠道如搜索引擎很容易发现你的网站,则网站获得了先于竞争对手被潜在客户发现的优势。

(2)让客户方便浏览和使用网站:即对用户的优化。网站导航方便,重要信息突出,功能和服务易于使用,让网站获得潜在客户的好感和信任。

(3)高效管理维护网站:即对网站维护的优化。网站维护质量直接影响网络营销效果。方便维护的网站有助于高效实施网络营销。

2024年江东基础网站建设 篇3

三国演义的读者,会发现一般情况下,提到孙吴政权都用江东代指,而实际孙吴政权大体上是位于长江以南叫江南更靠谱,其控制区域也并不仅限于江东地区,那么三国时期的江东地理位置大概的范围是哪里呢?

首先,来说说江东这个叫法的由来。

江东这个江当然是指长江了。因长江流经皖南向东北方向斜流入海,而以此段为中心划分确定东西和左右,从这里看江浙地区就是在长江的东边,一般情况下所说的江东所指区域是指今天的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大体是南方的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长江以南省份和跨江省份的南部。

其次,三国时期狭义的江东地区指孙氏家族占据的江东六郡,这六郡是后来建立孙吴政权的基础。

具体的六郡是指: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从地理上看,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江西和安徽等地,是真正的江南水乡,物产也极其丰富,在古代,适合在混乱时期建立割据政权。

东汉末年,素有小霸王称号的孙坚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任长沙太守,拥兵自居,成为割据军阀。其长子孙策,在父亲战死后,忍住悲痛,率领其父部下千余人,削平江东,占据江东六郡而被汉朝册封为吴侯。正值盛年的孙策,正准备大干一场,与群雄争夺天下时,突然遭遇仇家暗杀,不幸殒命年仅26岁。

据三国志卷(卷四十六)吴书·孙坚等传第一记载:(孙策)呼权佩以印绶,(孙策)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哥哥孙策临死前对弟弟的交代也是,希望弟弟以江东为根基,保全家族基业。而年轻的弟弟孙权(当时19岁),不负众望,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割据政权。

第三、三国时期习惯用江东代指孙吴政权。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周瑜等传第九中说:(鲁)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孙权)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这就是东吴版的隆中对,比诸葛亮要早的分析了汉末天下形势,鲁肃在这里用江东来代替孙吴政权,是因为当时孙权还没有称帝,只是一个承继兄长的将军,后来称帝以后孙吴内部是不能自称江东的。

但后来曹魏和蜀汉却以江东来称呼孙吴政权,这样称呼是维护各自所谓的正统地位,贬低孙吴政权,要知道,孙吴政权的控制范围不止在江东地区。这样的称呼相当于尊自己为中央,把孙吴贬低为其下面的附属政权。

第四,广义的江东地区即孙吴政权几乎控制了中国南方除四川的大部分地区。

孙吴政权共占据四个州,从北到南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大体的疆域范围,包括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省全部,以及湖北、江苏、广西、安徽、省和重庆、上海两市的大部分区域,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虽然实际控制区域比曹魏政权小,但因曹魏政权控制区域包括自汉朝时期纳入版图的西域地区,大部分是不毛之地,且其控制力较弱,而孙吴政权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因此实际掌握的可利用土地还是孙吴政权多些。

因孙吴政权占据南方大量临海区域,在吴大帝孙权的支持下,实现了大陆政权的船队首次抵达台湾岛,开启了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的首次交流。并且孙吴政权也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享国52年。作为独立政权存在的五十几年里,江南地区得到很好的治理,为后来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

陈寿是这样评价孙坚的,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即展现了孙坚的英雄气概,也点出其创业艰难。自古建立基业没有一帆风顺的,都是几代人的披荆斩棘,才带来一片天地。

然而子孙早已经忘记了前辈吃过的苦,早已经失去了祖先的意气风发。伴随着西晋王朝的建立,历经几代建立的南方政权被击垮,从此“江东”这个词也跟着溶进了历史的传说。再一次看见他只能在厚重的历史书和演义中。

你是如何看待江东地理环境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4年江东基础网站建设 篇4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见诸史籍的江东地域

长江自江西九江折向东北流淌至南京、镇江,然后改向东流入海,故此河段的南岸地域在汉魏时期又称为“江东”。

孙策临终谓孙权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其母太妃忧虑国事,“引见张昭及(董)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

广义的“江东”即孙吴之扬州,其立国初期亦辖有六郡。建安七年(202)曹操向孙权征取质子,周瑜谏阻道:“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胡三省曰:“六郡,会稽、吴、丹阳、豫章、庐陵、庐江也。”谢钟英按:“丹阳、庐江、会稽、吴、豫章五郡,《郡国志》并属扬州。(孙)策置庐陵。”

如前所述,“江东”只是汉朝扬州的江南部分。这一区域在古代历史上属于一个自然地理单元,由于在春秋时曾为吴、越两国的领土,故亦别称为“吴越”。如孙策托嘱群臣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周瑜说孙权抗曹曰:“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秦朝统一天下后,将吴、越旧境并置为会稽郡,汉初被封与吴王刘濞,七国之乱后又归属朝廷直辖。

汉武帝与严助书曰:“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随后其南方的东越、闽越两国先后废灭,领土划入会稽郡,致使其南界直抵南海海滨,就其地域广大而言,竟为西汉百三郡国之冠。由于郡境辽远,管理不便,“后汉顺帝时,阳羡令周喜上书,以吴、越二国,周旋一万

一千里,以浙江山川险绝,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东为会稽郡。”

江东六郡当中,吴郡与会稽所辖境域和人口数量名列前茅,物产最为富饶,因而地位非常重要,故江东在汉末三国时又称为“吴会”。

如刘备与孙权书云:“今(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魏明帝任命蒋济领兵诏曰:“卿兼资文武,志节慷慨,常有超越江湖吞吴会之志,故复授将率之任。”《资治通鉴》卷67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三月胡三省注:“吴、会,谓吴、会稽二郡之地。”

二、广义江东与狭义江东

1、狭义江东——太湖与宁绍平原

广义的“江东”可用“沃野万里”来形容,而狭义的“江东”之地域范围则要小得多。如乌江亭长谓项羽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这是仅指吴、越的经济发达地区,即今苏南太湖平原和浙北的宁绍平原,前者在吴郡的太湖流域,后者位于会稽郡北部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的冲积流域,也可以并为一个地理单元。

如伍子胥所言:“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韦昭注曰:“三江,吴江、钱唐江、浦阳江。此言二国之民,三江绕之,迁徙非吴则越也。”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或笠泽,“其滨湖之县曰吴县、吴江、武进、无锡、宜兴、乌程、长兴,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附近土地平坦肥沃,又因水网密布而便于灌溉,自春秋以来就是著名的农垦区域,号称有三江五湖之利。例如范蠡谓句践曰:“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曰:“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按太湖之“三江”,据顾祖禹考证:“三江皆太湖之委流也,一曰松江,一曰娄江,一曰东江。《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释之者曰: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者为娄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

《史记正义》:‘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一江东北下三百余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娄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曰上江,亦曰东江。’”

而“五湖”则是太湖及周边数座支湖的统称,《资治通鉴》卷108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十一月胡三省注:“虞翻曰:太湖有五湖:隔湖、洮湖、射湖、贵湖及太湖为五湖,并太湖之小支,俱

连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郦善长谓长塘湖、射湖、贵湖、隔湖与太湖而五。《吴中志》谓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为五也。”张勃《吴录》曰:“五湖者,太湖之别名。”实际上是指太湖泛滥时周边湖湾均被淹没从而

连成一体之状态。参见《吴地记》:“五湖,太湖东岸五湾也。古者水流顺道,五湖溪径可分,后世蓄泄不时,浸淫泛滥,五湖并而为一,与具区无以辨矣。”

宁绍平原北起钱塘江南岸,南接四明与会稽山地,西抵萧山,东至海滨,即今浙江杭州萧山与绍兴、宁波地区,亦为鱼米之乡。《水经注》卷40《浙江水》曰:“浙江又东北得长湖口,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

长湖又称镜湖,东汉时曾在此兴修堤塘。《会稽记》曰:“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创立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余顷。”

上述水利工程规模巨大,对当地农业发展贡献良多,因此汉末会稽相当富庶,为孙策进兵江东的觊觎之地。如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十二月,扬州刺史刘繇为孙策所破,“将奔会稽,许子将曰:‘会稽富实,(孙)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因而逃往豫章。

江东因太湖流域及宁绍平原之沃饶而誉满天下,如枚乘所云:“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又言:“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其珍怪不如东山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如淳注:“东山,吴王之府藏也。”颜师古注引臣瓒曰:“海陵,县名也。有吴大仓。”汉末中原大乱,受长期兵灾与饥荒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而江东虽小有战乱,但破坏程度较轻,民生相对安定,以故成为北方士民避难之所。

2、广义江东——“山越”居住的地域

吴国的江东六郡,除了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还有“山越”居住活动的广大山岭丘陵区域。山越是古代南方越人的后裔,汉武帝时曾将东越、闽越居民迁徙到江淮之间的内地,但是仍有许多越人避居深山,拒绝接受封建王朝的统治。胡三省曰:“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

他们经常举兵反抗,攻没郡县,自汉末以来延续数百年。王鸣盛曾考证并总结道:“然则山越历六朝至唐,为害未息。”孙吴的山越主要分布在今皖南、浙江全境、闽北、赣东北与江苏的宁镇(南京至镇江)丘陵一带,其活动的中心区域是在丹阳郡及其与邻近诸郡相互接壤的山区。

据史籍所载,中原的军阀曾屡次拉拢山越,企图借助其势力阻止孙氏在江南的扩张。如孙策创业时,“袁术深怨策,乃阴遣间使赍印绶与丹杨宗帅陵阳祖郎等,使激动山越,大合众,图共攻策。”孙权继位后,“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但均被陆续剿灭。山越民风勇悍,“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

孙吴统治集团一方面对其实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也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招抚办法,逼迫诱使其出山居住,成为国家的编户农民而提供赋役,收纳其精锐加入军队。如建安八年(203)贺齐平定闽北山越叛乱,“名帅尽禽,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陆逊镇压丹阳山越,“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嘉禾三年(234),诸葛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他被任命为丹阳太守后迫降山越,“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

何兹全统计,前后历次被料出收编入伍的山越合计约有十三四万。考虑到孙吴占领荆州以后,全部兵力总数也不过二十余万人,其中的数万山越作用不容小觑。赤壁之战前夕,黄盖曾说孙权:“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即反映了他们是吴国军队中的一支辅助力量。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2024年江东基础网站建设 篇5

“江东”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江东”,内涵并不相同,专业地理科普媒体——“大地理馆”为您进行详细解释:

、江东1.0

熟悉或喜欢秦末楚汉争霸这段历史的童鞋,应该会经常遇到“江东”一词,项羽的队伍号称“江东子弟”,他们都是跟随项王一起造反的老乡。

不过,项羽的籍贯是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位于今苏北地区,这里并没有大江,何来“江东”?其实,项羽起兵,是在今江浙交界的太湖平原一带,即他们口中的吴中,春秋吴国故地。项羽年轻时跟叔父项梁生活在一起,叔父失手杀人,带他逃到吴中。二人又常常到钱塘江畔游历,以结交豪杰,伺机而动。

项羽故里

在钱塘江畔,项羽邂逅了秦始皇,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有一天,我要取代那个人。

江,在项羽的年代,是长江的专称,长江、淮河以外的河流均称“X水”。所以,作为方位,“江东子弟”里的江东,就是“长江以东”之意,而项羽后来杀会稽(治所在今苏州,汉代会稽迁到今绍兴)太守,又发动吴中之兵造反——这一带就是当时人所说的“江东”。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异议,认为江东是“乌江以东”。据《史记》等记载,项羽兵败之时,逃到一个叫乌江亭的地方,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这里自刎。这里的乌江,并非一条河流——乌江亭是一个地名,当时十里设一亭。

项羽自刎乌江亭

当时,同情项羽的乌江亭长,备好船只,让他渡河,以图东山再起。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项羽自刎于乌江岸。就连元代词人张可久也被误导了: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既有江东,也有江西出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显然,这二者是成对出现的,江西与江东以江水,也就是长江为界。等等,长江不是东西向的吗?按说只能有江南、江北,江西与江东是什么操作?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这里提到了江西一带有人造反,指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哪里?今安徽境内。由此可知,当时背景下人们所说的江西,指的是安徽一带。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江西湖口县以下即长江下游河段,是呈西南—东北走向,它可以将两岸分成江东和江西。从这里,我么可以看到,长江以东,大体包括今江苏南部、上海至浙江北部一带,并包括江西东北部一小部分——项羽起兵的吴中,恰好就位于江东腹地。

(示意范围)

如果以当时的郡县来说,江东的范围主要是会稽郡、鄣郡,江西主要是泗水郡、九江郡。项羽出生地在泗水郡,也就是说,项羽是当时的“江西人”,但是子弟兵却多来自”江东”。

后来的许多名人,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对项羽的事发表了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江东”: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但是这里的江东,并不是行政区,而是一个大概的方位。当时的江西,跟今天的江西省命名并没关系。

那么,后来作为行政区的江西是如何产生的,后来有没有相应的“江东”呢?江东2.0

东汉末年,孙吴一方崛起的根据地也被称为江东基业——一开始,孙氏势力主要在吴郡、会稽,即今苏南到绍兴,这时的江东跟秦汉之际的江东,范围大致相同。

湖北武汉,孙策、周瑜雕像

到了集团继承人孙策执政时期,其势力范围扩大到扬州刺史部区域,这时候就有了“江东六郡”,即吴郡(郡治江苏苏州)、会稽郡(郡治浙江绍兴)、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今江苏南京)、豫章郡(郡治江西南昌)、庐陵郡(郡治江西泰和附近)、庐江郡(郡治安徽庐江县)。

(汉末三国早期的江东六郡范围)

图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注:早期会稽郡包括今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大部,图中多出的郡,为孙权时期增设

江东六郡,姑且称之为“江东2.0”,注意,这个时候的今江西省,大体被豫章、庐陵二郡覆盖。也就是说,今江西,当时属于“江东”。

三国到南北朝,提到“江东”,一般在这个范围以内。此时的江东,仍然不是固定建制,而是对某个区域的泛称。

江东腹地——苏州江东3.0

在江东一词盛行的汉代,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词——江南,是对大江(即长江)中下游河道以南、南岭以北广大地区的泛称。它所指范围包括了江东,且比后者大得多。

如《史记 ·货殖列传》所言:

江南出木丹 、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

这个广袤的江南所指区域,从汉到唐一直延续着。经历魏晋南北朝乱世动荡后,隋朝撤大州,由国家直接管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郡设州(类似地级市的州),并将全国分为10个称为“道”的监察区。

汉代文献中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区域,被命名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10个道扩展为15个道,且有了固定治所,基本上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原江南道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

唐代的江南西道管辖今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安徽、贵州、重庆、广西的小部分区域。

今天用于行政区的「江西」正式得名不是秦汉时期的「长江以西」,而是从这里而来——江南西道的简称。

江南东道简称的“江东”,是江东3.0,包括今天的苏南、浙江、上海、福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古徽州地区。江东4.0

唐开元年间之后,大部分诗文中提到江西,基本上指的是江南西道区域。宋朝又将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改为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两宋时期,江西与江东,如果不是怀古抒情的话,一般指的是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

无论是江南西路,还是江南东路,比唐朝时候的江南东道,大大缩小了——江南西路分出了江南西道原来所辖的今湖南地区,基本管辖着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江南东路分出了江南东道原来所辖的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及福建省区域,仅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及江西省北部一小部分区域。

浙江及苏南区域,分出后称为两浙路;福建区域分出后,称福建路。这个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面积范围达到了历史最小值,姑且称为江东4.0。

(北宋时期的江南东路)

江西和江东,为何越变越小?原因不难找到:唐代之后,经济重心南移,汉代广袤的“江南”,人口越来越稠密,行政区拆分实属合理。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包括一个中书省、一个宣政院、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其中包括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前者主要包括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区域,江浙行省则包括了宋代的两浙路+福建路。

从元代开始,作为行政区的“江东”消失了,“江西”得到保留。明清时期,江西省基本上就是今江西的版图范围。曾经的江南东道演变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

“江东”之所以被拆分,因为这一地区宋代以来,成为王朝出产鱼米最丰饶、人口密度最大、财税地位最重的区域——如果原江南东道继续以一个政区存在,那它在经济、人口上,将是开挂般的存在,它势必成为朝廷担忧的心腹大患。

忽必烈

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不仅拆分了元朝的江浙行省,而且将宋代的两浙路的太湖以北区域与江淮、黄淮部分区域一起,组成了新的“南直隶省”。

朱元璋

清初,原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一个跨淮河、长江两岸,名不副实的“江南”诞生了!这个江南省历史不长,1667年便一分为二:东部称江苏省、西部称安徽省,除了婺源后来划入江西,苏北与皖北略有调整外,版图格局大体延续至今。江东总结秦汉之际,江西指今安徽一带,江东指今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不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三国时期,江东泛指江东六郡,从江浙扩大到江西、福建。唐代以来,江西主要指今江西大部分地区(代称为江右),江东(路)缩小为皖南到九江一带。元代调整行政区划,“江西”保留,“江东”消失。明清时期,“江西省”版图确立,原“江东(道、路)”已七零八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