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合集7篇)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1篇

为贯彻落实《_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39号)、《_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号)提出的“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职业资格管理”、“扩大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实行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要求,提高企业环境守法能力与水平,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我部于20*年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两年以来,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部决定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扩大到省级或市级重点监控污染企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以增强企业社会环境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改善企业环境行为为目标,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引导守法和强化执法相结合、企业自律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原则,继续扩大、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推进企业环保工作规范化建设,争取到20*年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基本试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省级或市级重点监控污染企业。积极探索引导企业增强守法能力和强化企业污染减排主体责任的有效机制,发挥企业在微观环境管理中的主动作用。

二、工作范围和内容

此次试点范围是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已开展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的企业、以及各地环保部门认为有必要纳入试点的企业。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指导有关企业建立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

(二)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素质。组织有关企业参加由我部统一组织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三)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台帐和资料。指导有关企业做到台帐和资料完善整齐,装订规范,监测记录连续完整,指标符合环境管理要求,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指导有关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企业污染减排计划、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环境治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等制度;

(五)指导有关企业在醒目位置放置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

(六)规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等;

(七)探索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重点探索与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清洁生产示范、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上市环保核查、限期治理、停产整治等环境管理制度或环保工作相衔接的方法。

三、工作步骤及要求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可以分为准备、试行及持续改进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年9月-*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统一组织和指导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地市级、有条件的县区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在落实《关于开展大型电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50号)和《关于开展造纸行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41号)的基础上,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结合污染减排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确定试点企业名单,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具体负责领导和人员,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培训。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于20*年*月底前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负责领导及人员和试点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汇总表报送我部。

(二)试行阶段(20*年*月-20*年12月)

各级环保部门应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的登记制度,组织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填写登记申请表(附件一),并将登记变更情况汇总。要指导、督促有关企业根据环境监督员制度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并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环境管理与监督制度,督促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履行职责,督促企业按规定上报试点工作情况。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于每季首月5日前将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登记变更汇总表、试点工作简报报送我部。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2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

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背景下都广泛使用着环境成本的概念,但由于没有公认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内容和分类提供统一的标准,因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会计学界对环境成本的认识存在着很多意见分歧。笔者认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为耗费自然资源或生态资源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当代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方式来取得。煤炭企业具有突出的行业特点,加强煤炭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关注环境问题,抑制企业短期行为,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环保投入;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增强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而这些都是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相符合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特征

1.环境成本在煤炭成本中的比例较高。煤炭的生产过程,既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的过程。煤炭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既要支付产品生产本身的成本,又要支付环境破坏、资源枯竭方面的费用。

2.煤炭企业环境支出比其他企业高。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煤炭资源越来越少、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大量煤矸石的堆积,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引起周边耕地的劣化和空气污染。因此煤炭企业因资源环境破坏而付出的代价和保护资源环境而支付的费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高。

3.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同时,环境意识逐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这必然导致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支出的增加,致使企业环境成本构成内容和数额的逐步增加。另外,煤炭企业生产活整理动特点决定了煤炭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不断上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生的成本、投资和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概述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有两个:一是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二是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者合理估计。

企业在确认环境成本时,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或应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都应作为当期的环境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的环境成本支出,即使是当期已经支付,也不应该在本期进行确认。同时,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的界限,凡环境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资本化支出;凡环境支出的效益仅涉及一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费用化支出。

(二)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形式,但是由于环境本身的特点,又不能仅仅限于货币,可以辅之以实物、技术计量单位,如吨、立方米等物理量单位和污染浓度等化学量单位,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企业的财务情况得出一个清晰的印象。

(三)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笔者认为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应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核算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环境会计科目,以及在现有科目下设置新的明细科目,从而使得环境成本单独而清晰地反映出来,又不影响原有的整体会计核算。例如:

1.设置专门的“环境成本”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业预防、维护、治理环境发生的各项支出和因环境污染而负担的损失。在此一级科目下设置“生产经营内成本”、“管理成本”、“研发成本”、“采购和销售环节成本”、“其他成本”等二级明细科目,还可根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特点,设置“折旧费”、“排污费”、“绿化费”、“地面塌陷补偿费”、“资源税”、“环保教育费”等三级明细科目。

2.在各类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明细下设置环境明细科目,主要用于辅助环境成本的核算:固定资产——环境资产、原材料——环境材料、无形资产——环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等。

四、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及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不是终点,它的最终目的是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企业的相关环境决策达到最优。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所提供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因素加以控制,达到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目的的过程。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对煤炭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要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但是随着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的环境成本逐步上升。如果煤炭企业对环境污染缺乏预防机制,或者预防机制不够严格,那么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本。因此,煤炭企业在进行环境保护时,也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成本投入的边际收益,即每增加一单位的环境保护成本投入而减少的环境治理成本的成本量,寻找环境保护成本投入与环境治理成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Q(如图1所示)。

2.预防为主原则。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比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比如上升到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也就是预防控制的思想。

3.全面控制原则。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二)综合利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2.预防为主原则。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比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比如上升到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也就是预防控制的思想。

3.全面控制原则。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1.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品(过程或作业)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包括原料的取得和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使用、再使用和维护,回收和分解,以及最后的处置。企业传统成本控制的范围仅限于制造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扩大了企业传统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

煤炭企业实施产品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设计阶段、取得原料阶段、生产加工阶段、销售阶段、使用及废弃阶段;

第二步,进行各个阶段的成本计算;(每个阶段可以划分环境作业,对各个环境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第三步,提出各个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并比较分析各种方案对整个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影响,即各方案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第四步,选择环境成本控制最优方案。

2.基于作业成本的环境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命周期各阶段计入产品成本部分的环境成本的控制。

在传统的会计领域里,环境成本通常是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并采用传统的分配标准,如直接人工、机器工时等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过程中去。由于成本的发生与费用分配标准之间缺乏直中国整理接的因果关系,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作业成本法(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定、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与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为作业、经营过程、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分配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计算分配及控制环境成本的基本步骤:

(1)确认和计量各类环境资源耗费;

(2)定义环境作业,划分环境作业中心;

(3)将归集的环境资源或投入的其他环境成本分配到每一个环境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

(4)将各个环境作业中心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

(5)以各作业中心为单位,采用具体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例如,首先对各作业中心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其次根据企业下达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制定定额标准;最后,对各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评。

五、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模式,没有对环境事项进行单独核算

我国煤炭企业采用提取环境治理保证金、可持续发展基金、转产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的方式用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还没有对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而是将环境事项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原煤成本和管理费用及营业外支出。这样的核算方式虽然比较简便,但是作为高污染行业,环境成本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没有单独反映环境成本,首先,企业管理层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因而不能准确把握环境成本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无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优化;其次,社会各监管部门无法从财务上清晰地了解企业各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且不能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缺少专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平衡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效益的影响,然而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只是遵循环保法规和政府部门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环境效益,却没有进行单独环境成本核算,更没有建立系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能有效控制环境成本。因此企业无法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这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六、完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我国,要想成功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制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首先,应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在准则中明确规定环境会计要素,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使环境会计核算操作规范化;再次,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另外,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二)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

煤炭企业大多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层次多,要想环境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对环境成本作出科学的规划;对各部门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从整体上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无效行为,促使各部门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降低本部门内部的环境成本。

(三)选择恰当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产品报废回收,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的特点,即容易划分作业,建议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采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更有利于环境成本的准确核算、全面控制。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3篇

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对我公司的环保要求,结合公司环保的现状,20xx年环保工作方针是:强化环保责任管理,加快污染隐患治理,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提高公司整体环境质量。

我公司今年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油港处外排污水达标率≥90%;

废渣处理、处置、利用率为100%;

无重大污染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为目标,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把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

各单位要继续学习并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各生产装置要把清洁生产与优化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管理,装置达标等结合起来,把粗放型的管理变为精耕细作,减少跑、冒、滴、漏,进一步降低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主要生产装置要完成公司内部的清洁生产审计。

二、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污染治理

目前,我公司各项正在或准备实施的污染治理项目都是消除污染隐患,提高公司整体环境质量的攻坚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想尽一切办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点投用。

1)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完成侯家港整治工程。

3)完成垃圾场整治的部分封场工程。

4)完成油港处围油栏的更新改造。

三、强化环保监督管理

1、狠抓各项环保规章制度的落实

1)根据公司改制的情况,健全、修订13项环保规章制度和16个环保台帐及环保应急预案,继续狠抓《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全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心。各单位要根据《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环保职责。根据长岭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成立长岭地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确定长岭地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的职责,制定并执行《长岭地区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绿色的长岭。

2)推行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做好环保基础管理工作。要充实HSE管理体系中的环保内容,按照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环保实施要点的具体内容,把环保管理纳入HSE管理体系中去,规范管理,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中的环保考核条款,调整部分环保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4)严肃查处环保违章违纪行为,发生污染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和公司《环保事故责任追究制》处理。

2、强化对污染物外排口的管理

各单位要严格遵守污染物外排口有关的管理规定,及时整改污染隐患。相关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要进一步提高岗位责任心和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发生污染事故。

3、抓好装置及罐区的清污分流

各单位要用好清污分流措施,防止下雨期间冲击污水处理场和进入外排边沟。同时,各级环保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单位清污分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强化对环保装置及设施的日常管理

油港处、岳阳兴长、兴长集团、长辰公司、职工医院、长隆公司等单位,要认真抓好本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预防发生污染事故。

5、完善突发性污染事故预案,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吉化“.13”爆炸造成松花江特大污染的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认真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将防止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作为当前及今后的环保首要工作任务之一,加强环保隐患的排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设施和预案,各单位要加大对防范污染事故和如何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宣传教育,开展环境污染事故预案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6、督促做好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强化污染事件的分级管理,实施“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公司安环部积极配合公司协调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做好污染事件的调查、责任划分,帮助责任单位做好农赔处理工作,严格控制农赔费用;各单位对本单位的污染事件负责,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7、严格建设项目环保管理

今年要深入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对新、改、扩建等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归口由公司安环部统一管理,确保其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用,实现其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所有建设项目要实行全过程环保管理,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清洁生产”的原则,严把建设项目各阶段的环保审查关。

另外,将按《长岭地区环保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包括中试项目)的内部申报和备案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四、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

今年我公司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清洁生产和《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同时认真抓好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1、加强日常环保宣传教育

在每月召开一次的环保工作例会上,今年要把环保宣传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此外,今年还要通过举办各级、各类环保培训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同时还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工具,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

除了在本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座谈会、板报宣传等活动之外,还将积极开展和参与上级及地方环保部门安排的其他各项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五、加强环保管理基础工作

今年要应用和完善公司环保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各单位还要认真抓好环保基础资料的建档、归档工作,不断充实、完善本单位的环保基础资料。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4篇

(一)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条件 同普通的成本费用一样,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也有两个条件需要满足:一是造成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此条件是确认环境成本的第一个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意思:相关事项已经发生,也就是说与环境相关的企业经济行为已经开始,例如企业购置了环境污染预防设备;该业务事项与环境管理有关,这是将费用成本确认为环境成本的依据,比如购置环境污染预防设备,是企业为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开展的一项活动,是与环境管理息息相关的;该事项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的一些经济行为虽然与环境有关,但是没有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确认环境成本,例如企业因生产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少量的CO2。二是企业环境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或合理估计。有些与环境有关的费用能够很容易的用货币表示,比如绿化费用;而有些与环境有关的费用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方法(定量或定性)进行估计,计算出大概的数额;还有些费用,虽然与环境有关, 但是却不能估计出其金额,就不能确认为环境成本。

(二)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标准 包括:一是环境成本确认能够定义。根据环境成本特有的属性,能够给环境成本一个特定的含义,以便企业能够明确地判断出哪些需要确认为环境成本,哪些不需要。二是环境成本确认能够操作。目前在确认环境成本时,企业还没有一定的制度、准则可以遵循,所以在确认环境成本时,一定要要与现有的会计准则及企业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并且要便于执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环境成本信息是可靠的。可靠性是指环境成本信息来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事项,并且这些事项要与环境管理有关。企业在确认环境成本时,要有成本发生的具体时间及原因等作为证明。四是环境成本信息具有相关性。是指企业向外界所提供的有关环境成本的信息,要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与报告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息息相关,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决策。

二、企业环境成本计量及账务处理

(一)企业环境成本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采用以货币为主,以实物为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属性主要以历史成本为主,以现值、重置成本等为次。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1)市场价值法。这种方法将自然资源、生态能源等看作生产所需要素。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那么被污染的环境反过来会作用于企业,导致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这种计量方法下,环境成本的计算公式是:C=P1·Q1-P0·Q0,其中,C代表要计算的环境成本,P0代表产量变化前的市场价格,P1代表产量变化后的市场价格,Q0代表产量变化前的销售价格,Q1代表产量变化后的销售价格。(2)历史成本法。是根据环境成本的历史属性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计量方法。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计量的环境成本等于与环境管理有关的事项(活动)当时发生的成本。企业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环境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或合理地估计。例如,企业排放废弃物的费用、购置环保设备的费用等均是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法。(3)人力资本法。此种计量方法认为,不达到标准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企业员工的发病率、死亡率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以及加大企业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等。人力资本法主要是评价企业为环境污染影响人身健康而付出的代价,计算公式为:C=[P·(Li-Lδi)·Ti +Yi·(Li-Lδi)+P·(Li-Lδi)·Hi]·M,其中,C代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值,P代表人均净产值,M代表污染区域内的人数,Ti代表第i种疾病患者的误工时间,Hi代表第i种疾病患者陪护人员的误工时间,Yi代表第i种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Li、Lδi分别代表评估区内和达到环境标准区内的第i种疾病的发病率。由于事故而给人身健康带来了损害,损害值的计算应采用公式:C=P·M·R·T,其中,P代表人均净产值,M代表员工人数,R代表人身健康的损害几率,T代表预测的员工平均寿命。(4)机会成本法。是指企业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环境资源使用方案时,选择一种必然会放弃其他几种,被放弃的其他方案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构成了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例如企业准备就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并准备了一大笔资金,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罚款,这笔资金成了罚款支出,企业只好放弃宣传,那么机会成本就是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二)企业环境成本账务处理 为了很好地核算企业环境成本,应当先区分资本化环境成本和费用化环境成本,然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1)环境成本的资本化处理。资本化环境成本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设置以下会计科目,即“固定资产”、“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累计折旧”、“环保资产减值准备”等,具体的会计分录为:企业购买(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环保资产”,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相关资产的折旧费用时,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累计折旧——环保资产折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资产出现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环保资产减值准备”;摊销其他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时,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2)环境成本的费用化处理。费用化环境成本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设置总账科目“环境成本”,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置明细科目,如“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发展成本”、“污染损失成本”、“环境资产折耗成本”。具体会计分录为:企业产生资源减损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资源耗减成本”,贷记“原材料——自然资源(如天然气)”;将环境成本转入生产成本时,借记“生产成本”,贷记“环境成本——资源耗减成本”;企业进行环境维护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维护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企业产生环境发展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发展成本”,贷记“原材料”;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确认相应的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企业产生环境资产折耗并确认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资产折耗成本”,贷记“环境资产折耗”。

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注意事项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5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核算; 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奠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不断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其环境问题是伴随着矿区的开发建设而产生的。煤炭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然而,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矿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难以恢复治理,必然会严重影响煤炭行业的自我发展和人类的自身生存。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必须是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强化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

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背景下都广泛使用着环境成本的概念,但由于没有公认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内容和分类提供统一的标准,因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会计学界对环境成本的认识存在着很多意见分歧。笔者认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为耗费自然资源或生态资源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当代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方式来取得。煤炭企业具有突出的行业特点,加强煤炭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关注环境问题,抑制企业短期行为,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环保投入;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增强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而这些都是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相符合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特征

1.环境成本在煤炭成本中的比例较高。煤炭的生产过程,既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的过程。煤炭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既要支付产品生产本身的成本,又要支付环境破坏、资源枯竭方面的费用。

2.煤炭企业环境支出比其他企业高。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煤炭资源越来越少、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大量煤矸石的堆积,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引起周边耕地的劣化和空气污染。因此煤炭企业因资源环境破坏而付出的代价和保护资源环境而支付的费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高。

3.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同时,环境意识逐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这必然导致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支出的增加,致使企业环境成本构成内容和数额的逐步增加。另外,煤炭企业生产活动特点决定了煤炭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不断上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生的成本、投资和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概述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有两个:一是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二是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者合理估计。

企业在确认环境成本时,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或应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都应作为当期的环境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的环境成本支出,即使是当期已经支付,也不应该在本期进行确认。同时,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的界限,凡环境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资本化支出;凡环境支出的效益仅涉及一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费用化支出。

(二)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形式,但是由于环境本身的特点,又不能仅仅限于货币,可以辅之以实物、技术计量单位,如吨、立方米等物理量单位和污染浓度等化学量单位,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企业的财务情况得出一个清晰的印象。

(三)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笔者认为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应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核算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环境会计科目,以及在现有科目下设置新的明细科目,从而使得环境成本单独而清晰地反映出来,又不影响原有的整体会计核算。例如:

1.设置专门的“环境成本”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业预防、维护、治理环境发生的各项支出和因环境污染而负担的损失。在此一级科目下设置“生产经营内成本”、“管理成本”、“研发成本”、“采购和销售环节成本”、“其他成本”等二级明细科目,还可根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特点,设置“折旧费”、“排污费”、“绿化费”、“地面塌陷补偿费”、“资源税”、“环保教育费”等三级明细科目。

2.在各类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明细下设置环境明细科目,主要用于辅助环境成本的核算:固定资产——环境资产、原材料——环境材料、无形资产——环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等。

四、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及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不是终点,它的最终目的是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企业的相关环境决策达到最优。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所提供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因素加以控制,达到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目的的过程。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对煤炭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要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但是随着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的环境成本逐步上升。如果煤炭企业对环境污染缺乏预防机制,或者预防机制不够严格,那么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本。因此,煤炭企业在进行环境保护时,也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成本投入的边际收益,即每增加一单位的环境保护成本投入而减少的环境治理成本的成本量,寻找环境保护成本投入与环境治理成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q(如图1所示)。

2.预防为主原则。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比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比如上升到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也就是预防控制的思想。

3.全面控制原则。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二)综合利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2.预防为主原则。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比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比如上升到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1-10-100告诉我们,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等,尽可能将环境影响问题控制在污染产生之前,也就是预防控制的思想。

3.全面控制原则。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从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1.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品(过程或作业)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包括原料的取得和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使用、再使用和维护,回收和分解,以及最后的处置。企业传统成本控制的范围仅限于制造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扩大了企业传统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

煤炭企业实施产品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设计阶段、取得原料阶段、生产加工阶段、销售阶段、使用及废弃阶段;

第二步,进行各个阶段的成本计算;(每个阶段可以划分环境作业,对各个环境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第三步,提出各个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并比较分析各种方案对整个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影响,即各方案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第四步,选择环境成本控制最优方案。

2.基于作业成本的环境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命周期各阶段计入产品成本部分的环境成本的控制。

在传统的会计领域里,环境成本通常是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并采用传统的分配标准,如直接人工、机器工时等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过程中去。由于成本的发生与费用分配标准之间缺乏直接的因果关系,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作业成本法(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定、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与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为作业、经营过程、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分配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计算分配及控制环境成本的基本步骤:

(1)确认和计量各类环境资源耗费;

(2)定义环境作业,划分环境作业中心;

(3)将归集的环境资源或投入的其他环境成本分配到每一个环境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

(4)将各个环境作业中心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

(5)以各作业中心为单位,采用具体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例如,首先对各作业中心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其次根据企业下达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制定定额标准;最后,对各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评。

五、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模式,没有对环境事项进行单独核算

我国煤炭企业采用提取环境治理保证金、可持续发展基金、转产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的方式用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还没有对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而是将环境事项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原煤成本和管理费用及营业外支出。这样的核算方式虽然比较简便,但是作为高污染行业,环境成本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没有单独反映环境成本,首先,企业管理层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因而不能准确把握环境成本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无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优化;其次,社会各监管部门无法从财务上清晰地了解企业各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且不能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缺少专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平衡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效益的影响,然而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只是遵循环保法规和政府部门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环境效益,却没有进行单独环境成本核算,更没有建立系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能有效控制环境成本。因此企业无法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这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六、完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我国,要想成功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制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首先,应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在准则中明确规定环境会计要素,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使环境会计核算操作规范化;再次,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另外,应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二)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

煤炭企业大多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层次多,要想环境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对环境成本作出科学的规划;对各部门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从整体上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无效行为,促使各部门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降低本部门内部的环境成本。

(三)选择恰当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产品报废回收,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的特点,即容易划分作业,建议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采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更有利于环境成本的准确核算、全面控制。

(四)提高文化控制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控制力量,控制效果比传统控制手段更持久、更深刻。当文化控制实施效果良好时,全体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控制成为一种内化的自觉行动,可以减少对传统控制手段的使用,大幅降低成本。因此,将文化控制运用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之中能够对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濮津.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构成与变化规律分析[j].煤炭学报,2004(1).

[2] 刘永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8.

[3] 吴玉祥.环境成本会计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4] 丁东杰.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7.

[5] 肖序.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 许家林,孟凡利,等.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15-428.

[7] 杨晓.关于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财会探析,2006(47).

[8] 周薇,张婧.浅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2007(6).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6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企业也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环保方面的工作情况。

耿建新、焦若静在2002年的《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一文,选择了化工、冶金、造纸、煤炭等属于重污染行业的30家企业,对1992-1999年各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只有5家企业披露了具体的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文字表述,各企业对于企业的环境政策、环保目标、公司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环境奉献、环保支出等重要信息披露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披露。总体来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不高。那么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10年来这些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如何呢?

1.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的变化

我们继续选取这30家企业在2006-2008连续3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通过样本整理,剔除停牌下市及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共得到23家上市公司69份年度报告以及其中7家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针对环境问题及对策、环境风险以及环境治理费用支出、通过的环境保护质量认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通过对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析,发现大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环保支出信息披露有较大提高,大多数企业都披露了相关的环保支出、环境设备投融资、绿化费等内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在1998年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就较为详实,2008年则更为详尽,企业不仅有明确的环保政策、目标,而且环保支出披露也非常详细并获得了多项环保奖励。但仍有部分企业依旧缺乏明确的环境保护政策,企业对于环保制约因素、环保风险等环境信息披露不系统、不连贯。本文选取基本环境信息、环境损害信息、环境治理信息及环境业绩信息共四大类19项指标来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具体指标和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从2006-2008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提高。从各年环境信息披露项目的绝对数来看,相关企业在2006年披露了19项指标中的13项、2007年披露了14项、2008年披露了17项,说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从各指标的各年披露率来看,除了资源税、过去的环保支出、环保投融资、环保类奖励这4项有少许波动外,其它各项指标披露率自2006-2008年都逐步上升,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总数在不断增加,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从各年的披露率可以看出不同指标的披露率有较大差距,如2008年企业环境信息在企业环境政策与方针、环保目标、三废排放、环保投融资、国家环保补贴这几项指标披露率在50%左右,披露率较高,而在环境保护部门、企业资源消耗情况、环境风险准备金这几项指标披露率较低。但从总体上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1999年有了很大提高。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载体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载体,一般选择在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报表附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有的甚至是交叉披露。具体披露载体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环境信息的不同内容,上市公司倾向于在董事会报告中主要披露企业的环境政策及方针、环保目标以及基本的环保支出等内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主要披露土地损失补偿费、资源税、环保设备投融资、绿化费、环保收益等内容。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较为详实,基本涵盖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各主要方面。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得分情况

为了进一步探讨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本文采用打分法,对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量化打分。打分标准是:根据选取的基本环境信息、环境损害信息、环境治理信息及环境业绩信息共四大类19项指标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打分。具体如下。

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和打分方法,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定量披露为2分,定性披露为1分,无披露0分,共19项指标满分38分,表3为23家上市公司在2006―2008年得分情况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2006-2008这三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得分平均值分别为、、,相对于总分38分来看,得分很低,说明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还不高,但这三年的平均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可见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可能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环境保护部和证监会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促使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高。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到,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得分的最小值三年都是0分,说明每年都有企业没有披露环境信息,而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悬殊,说明企业之间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

2.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特征

从以上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表现为如下特征: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逐年提高

23家上市公司在2006-2008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1992-1999年度有所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由只有少数企业披露了部分信息到绝大部分企业都披露了具体的环境信息,但披露程度较低,披露水平参差不齐,披露较好的企业如山西兰花,2008年环境信息披露得分为22分,而较差的企业如北亚实业连续三年得分为0,在年度报告上基本没有披露环境信息,也可能与其连续几年亏损有关。但绝大部分企业2006-2008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环境信息披露内容逐年增加

环境信息披露内容逐年增加,在选择的19项指标中,企业2008年比2007年多披露了“环保部门设置”一项;2009年比2008年多披露了“环保执行监督情况”、“自然资源消耗情况”和“环保设施运行费”三项。但总体来看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仍较为笼统,不详实、欠具体、不够直接。如企业环境政策一项,2008年披露率为,但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没有明确的环境保护政策;企业披露的具体环境保护支出一项,一部分是以绿化费、排污费的形式公布,另一部分则是在在建工程项目中侧面反映。另外,企业披露中增加了较多的三废排放内容,这与国家日益严格的三废排放要求有关;对于企业增加披露了较多的环保补助信息,主要是国家对环境保护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来看,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是2008年较2007、2006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较为规范、系统。

定量信息披露不足

虽然环境信息披露2006-2008年无论从披露环境信息企业的绝对数还是从各环境指标的披露率来看都有显著提高,但披露信息大多还是以定性描述为主,反映披露质量的定量信息仍不足。企业披露的定量信息主要集中在“环境损害信息”中的“三废排放情况”、“资源税”、“土地损失补偿费”,“环境治理信息”中的“环保投融资”、“绿化费”以及“环境业绩信息”中的“国家环保补贴、减免税”项目上。定量信息总体披露水平较低,且大多数是通过财务报表中“在建工程”、“相关税费”等科目被动传达出来,而不是企业主动披露。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更重要的是从定量信息反映出来,企业只有以定量形式才能较好的披露环境损害信息和环境治理信息的相关内容,也才能让各方更好的了解企业环境保护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载体多样化

环境信息披露载体由最初的只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少量信息,发展到在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附注、重要事项等进行披露,其中还有7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也披露了环境信息,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力增强。

环境信息披露行业性质显著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披露较好的几家企业分别所属钢铁、煤炭、造纸行业,均属于重污染行业,这与我国对重污染行业的治理有关。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重污染行业的监管,颁布、制定了相关制度、政策,如国家经贸委1999年印发《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意见》,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第50号公告,公布关停的第一批小火电机组名单,2007年6月_下达《_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应加大造纸、炼钢、酒精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相关行业环境保护力度,从而促进它们披露较多的环境信息。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特征明显,但从总体来看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仍然偏低,披露载体不规范,多数企业缺乏环境信息披露意愿,而且披露内容简略,重污染行业的环境风险揭示不足,从而影响了环境信息的相关性。

3.几点政策建议

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高环保标准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相关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完善,环境保护条文规定不够具体,环保标准制定较低,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适当调整。如我国自1979年颁布《环境保护法》至今仍未修改,从1979年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虽然国家相继出台或修改了大气、水、固体废物等单项环境保护法,但作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相适应。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已远远超过了70年代,在国际社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标准的同时,国家也应加快《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标准,为我国环境保护奠定更为坚实的法律基础。

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逐步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国家_于2003年9月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但相关规定过粗并没有具体规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具体披露形式、内容,而且只是要求企业自愿的披露环境信息,使之在具体执行中大打折扣。2007年国家_出台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开始执行)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内容等有了较明确的规定。对超标污染的企业采取强制披露的方式,对未超标企业采取鼓励自愿披露的方式。深交所和上交所也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的通知 》,要求部分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得分可以看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2008年较2006、2007年有显著的提高,说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对企业披露环境有很大促进作用,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指导,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更加规范、具体。

鼓励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

根据本文的统计,企业的环境信息主要选择在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报表附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有的甚至是在不同项下交叉披露。这种披露方式,过于分散,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难度。为了统一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应鼓励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

姚圣、侯晓红(2008)研究中发现,披露独立的环境报告是未来环境信息披露的一种发展趋势。1995年编制环境报告的跨国公司有100家,2000年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编制了环境报告,2001年为2000家,2003年为3744家,2004年为4000家,2005年超过了6000家。但在我国只有寥寥几家上市公司了独立环境报告,环境信息尚处于分散披露状态。企业通过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可有效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难度,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促进企业更好的履行环保责任。

加强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使企业更好的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还需加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审查企业是否披露了真实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是否促进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通过环境绩效评价让企业切实理解到环境保护带给企业的不仅是社会效益更有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环境绩效评价遴选出环境保护优秀的企业,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奖励。通过加强环境审计和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使企业更具体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02,1:43-47.

[2]王建明,汪薇,刘思华.上海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12:17-21.

[3]张惠忠,冯歆.韩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及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8,1:68-71.

[4]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5-55.

企业 环保 建设方案 第7篇

文章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和环境成本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

一、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成本管理

(一)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研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销售、回收利用以及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产品从形成到报废处理的每个过程都与环境密切相关,产品的制造加工、销售、回收都需要投入相关资源,产生“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因而将产品生命周期引入环境成本管理是合理的。

(二)环境成本管理

1.环境成本的概念

美国环境保护署于1995年在《作为经营管理工具的环境会计入门:基本概念和术语》中介绍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并给出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表。Vaughn(1995)认为环境成本指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自然资源实际或潜在损失的相关成本。

2.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是指对产品研发设计、原料采购、制造加工、消费使用再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损失进行的管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不仅仅包括为了预防或补偿生态环境影响而采取措施的成本,也包括由经济社会负担的资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的相关成本。

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先前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往往忽视社会环境成本。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是为谋求最大利润,而是谋求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协调,重点不在于产品成本的优化和降低,而是通过有效地掌控环境成本的投入,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使得企业环境成本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实现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注重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强调预防控制、产品生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完善,并积极实施绿色营销和产品回收利用,降低环境成本,努力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生态设计、绿色采购、绿色营销、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回收等内容。

二、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仍然存在诸多缺陷。

(一)环境成本核算方式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环境成本核算方式。比如,很多企业将国家强制性收取的环境补偿费用以及参与环境保护的员工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但是却把企业环境监测的管理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二)环境成本核算不独立

企业通常未能够单独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而是将为环境污染的相关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之中。企业环境成本费用和其他管理费用混在一起会造成诸多后果,比如,这使得企业环境成本费用无法得到准确确认和计量。

(三)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

企业核算的环境支出只是包括设备改造、排污和环保机构的环保支出等,而忽略环保采购成本和产品消费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这也使得产品成本信息不全面,对企业投资决策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环境成本范围窄

当前,企业只是把制造加工阶段的环境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把产品研发设计和回收利用等阶段的环境费用列入期间费用,产品消费使用产生的环境成本却忽略不计,这也造成了企业环境成本范围较窄的不良后果。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应该合理设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并根据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用相应更为合理的管理方法。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应注重生态设计,在材料采购阶段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在制造加工阶段注重清洁生产,在销售使用阶段运用绿色营销方式,在回收利用阶段则要注重变废为宝。

(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强调在产品研发设计时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并努力通过设计改进降低这种不利影响。企业应该从生态环境、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等方面进行产品研发设计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并从企业的多个产品研发设计方案中选出生态环境、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协调统一的设计方案。总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十分注重企业环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并以实现有效环境成本控制以及生态环境、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最终目标。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指企业在在材料采购时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绿色采购就是要通过环保材料的使用降低企业末端治理成本,改善企业内外部环境状况,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绿色采购要求企业各部门加强合作、协调统一;同时,企业要积极选择合适的绿色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好地确保环保材料的使用。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企业通过有效地生产运作管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成本的最小化。要实现清洁,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发展清洁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二是积极完善制造工业,改进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三是强化管理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做好企业环境保护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工作。

(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绿色营销模式,是指企业为降低产品销售产生的环境成本而采用的环保包装、绿色物流等一系列的绿色营销的方式和方法。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以注重环境保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五)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废弃物回收

产品的回收利用是指对产品在消费者使用后所产生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相关处理工作。企业要努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也可以通过销售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增加企业利益。废弃物回收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变废为宝,即把原本没有价值的废弃物转变为有一定利用价值的新物质;以废治废,即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通过不同废弃物相互利用实现以废治废的目标。

猜你喜欢